Alternate Text

“为母校捐赠是一种情怀”——专访校党委书记刘德顺

作者:党委宣传部 2019-06-10 2289




 



        近日,校友王丽琼为70周年校庆捐赠647棵红豆杉的故事引起广大校友和师生热议,大家纷纷为王丽琼的感恩之心点赞,为母校的育人精神点赞。校庆办、校教育基金会、校工会发布了校庆捐赠倡议书。记者从校庆办获悉,众多社会人士、校友及教职工们慷慨解囊为修建敏行楼捐款。为此,记者对校党委书记刘德顺进行了专访。

 

        “感恩是最宝贵的情感”

 

 

        王丽琼一家人为学校种植的红豆杉,现在全部移植在了太阳湖边,从红豆杉苍翠欲滴的绿叶中,我能够感受到王丽琼对母校的深厚情意。这份感恩是82920个日日夜夜的精心呵护,是毕业15年仍坚守母校的教育传承。王丽琼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,从种树到育人,她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默默地感恩母校,这份真情,让我动容。

 

        在科大工作、生活的教职工们,也让我分外感动。他们将人生中的大好年华都献给了学校,为学校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综合性大学提供了智慧和力量,如今他们慷慨解囊,为学校修建敏行楼添砖加瓦,这是他们对科大、对教育的一片赤诚。事实上,我们还有无数为学校捐赠修建梅花园、杜鹃园等园林的社会贤达和校友们,他们助力改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,为同学们打造了更美好的学习环境;热心人士捐赠的奖学金、助学金,帮助同学们顺利完成学业、健康成长,他们有效推动了学校的人才培养,这是对国家高等教育事业的感恩回馈。

 

        感恩是最宝贵的情感,如果我们都能拥有一颗感恩之心,我们的社会也必然能够达到和谐发展。王丽琼种树的过程,就像学校育人的过程,如今她的树长大了回到了母校,守护校园,为校园风景增添光彩;而科大培育出的莘莘学子,也在各自岗位上努力工作、奉献社会,这是对母校最好的祝福与回报。大家虽分布在五湖四海,但感恩母校的心是一样的。

 

        “敏行楼是师生校友的精神家园”

 

 

        “敏行楼”建设捐赠项目是70周年校庆捐赠的重点项目。筹建中的敏行楼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,既是学生中心,又是校友中心;既有校史馆、展览馆,又有音乐厅、会议厅、演播厅。它是一栋集学生之家、教师之家、校友之家于一体的多功能大楼。敏行楼建成后,将是师生校友的精神家园,是思想碰撞的学术殿堂。这座大楼将成为科大的新地标,见证科大70周年砥砺奋进、锐意进取的发展历程。

 

        敏行楼的一砖一瓦、一桌一椅都凝聚着校友们对母校深厚的情谊与殷切的期盼。大楼作为记忆的载体,将唤醒我们对老师的感恩和对校园时光的眷念。当我们老了,重回科大,触摸着敏行楼的墙砖,看着科大学子在敏行楼里手不释卷,教师们在敏行楼里启迪智慧,我们会想起共建这座大楼时的初心,这份共同的记忆将在我们的人生长河中永不褪色。

 

        我们有很多优秀的校友在各自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,通过大楼的建设记录下来,传承科大精神,让更多的科大学子以校友们为榜样,激励他们取得骄人的成绩,也培养他们饮水思源、感恩母校、回馈母校的理念。我相信,每一个科大人心里都会有一座敏行楼,这座大楼是我们思源致远的集体记忆和聚力奋进的时代标识。

 

        “为母校捐赠,我要带头”

 

 

        1986年我就来到了科大,从我来到这里的一刻,我便定下了一颗扎根于此的心,我总能从科大找到支撑自己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和现实支撑,我在这里获得了归属感和幸福感。作为一个“老科大人”,为母校捐赠,我要带头,因此我将捐赠我一年的岗位津贴12万元,助力学校修建敏行楼。人的价值和爱心的价值不能用钱来衡量。只要有对学校和教育的回馈之心,任何形式的感恩和任何数量的捐助,都是自我价值的升华,都是对在校学子的激励。

 

        我以前去国外访学了解到哈佛大学、剑桥大学、牛津大学、耶鲁大学等国外高校,都是早年由地方行会、教会等机构及个人捐款兴建。创立几百年来,不断得到社会人士和校友的捐赠而发展壮大,成为世界上有影响的名校。可以说,捐助学校建设在西方很常见,它对一个民族教育和文化事业的繁荣,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。其实,中华民族从来就有乐善好施的美德和捐资助教的传统,中国的众多名校也在社会人士和校友们的解囊回馈中不断发展成长。科大的未来,值得更多的社会贤达和校友们共同参与、支持、分享学校发展。

 

        社会各界的支持与捐助让科大日新月异。我希望人们反哺教育事业的理念和行动,也将如郁郁葱葱的红豆杉那样蔚然成风。我也希望聚大家之力,融各方之资,让敏行楼能早日落成。